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類書類
 (生十二次仍得黄钟正律正律生半律或左旋/或右旋或隔六或逐位往而复返循环无端)
 吴氏鼎曰新书载宋胡瑗病仲吕反生不及黄钟乃
 迁就林钟以下围径以就黄钟清声何承天 刘焯

 增林钟以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反生黄钟蔡氏
 论之以为惟黄钟一律成律他十一律皆不成律今
 载堉之 (第 62b 页)
蒙阴子魏管辂平原子吴赵逵榖城子宋
祖冲之范阳子后魏商绍长乐子北齐信都芳乐城子
许遵高阳子隋耿询湖孰子 刘焯
昌亭子刘炫景城子
唐傅仁均博平子王孝通介休子瞿昙罗居延子李淳
风昌乐子王希明琅琊子李鼎祚赞皇子边冈成 (第 23a 页)
 (朝见则增朔馀夕见则减朔馀此数法所以屡迁也/春秋日食不书朔者八公羊曰二日也谷梁曰晦也)

 (左氏曰官失之也刘孝孙推俱得朔日以丘明为是/乃与 刘焯
皆议定朔为有司所抑不得行傅仁均始)
 (为定朔而曰晦不/东见朔不西朓)
 (梅氏文鼎曰月之行有迟疾日 (第 36b 页)
 (多始减斗分则整度之外馀分不及四之一韩翊以/乾象减斗分太过复增其数然亦不满四之一也东)

 (晋虞喜始立岁差 刘焯
皇极术因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自是天度复过四之一岁馀不及四之一由汉)
 (太初迄今一术辄更一天周度下馀 …… (第 25b 页)
 (匀分十二宫共三百六十度是为天周每岁太/阳十二中气共行三百六十度微弱是为岁周)汉人
 未知岁差误合为一故即以冬至日交星纪而定之
 于牵牛逮晋虞喜等始觉之五代宋何承天祖冲之
  隋刘焯
等言之益详顾治书者株守成说不敢辄用
 岁差也至唐初傅仁均造戊寅元术始用岁差而朝
 论多不以为然故李淳 (第 60b 页)
    乎此可为西法袭中法之一證也

晋书志徐岳议效术之要要在日蚀熹平之际时洪为
郎欲改四分先上验日蚀日蚀在晏加时在辰蚀从下
上三分侵二事御之后如洪言海内识真莫不闻见刘
歆以来未有洪比
隋书志张宾所创之法既行刘孝孙与冀州 秀才刘焯
并称其失言学无师法刻食不中所驳凡有六条其一
云何承天不知分闰之有失而用十九年之七闰其二
云宾等不解宿 …… (第 32a 页)
过于前人而可以
为万世之法者乃为胜也若一行为大衍术议及略例
校正累世以来立法强弱为术家体要得中平之数
悟日行有盈缩之差(旧法推日行平行一度至此方/悟日行有盈缩冬至前后定日)
(八十八日八十九分夏至前后定 …… (第 33b 页)
五十二年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
留逆又三十三年 刘焯
造皇极术始悟日行有盈缩又
三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术颇采旧仪始用定朔又
四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术以古法章 (第 35b 页)
云土圭之)
(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隋书天文志 刘焯
云周官夏至日影尺有五寸张衡
 郑玄王蕃陆绩先儒等皆以为影千里差一寸言南
 戴日下万五千里表影正同天高 (第 7a 页)
 不同皆自西而东此中西所同也然西法谓恒星东
 行比于七曜今考其度盖即古岁差之法耳岁差法
 昉于虞喜而畅于何承天祖冲之 刘焯
唐一行累代
 因之讲求加密然皆谓恒星不动而黄道西移故曰
 天渐差而东岁渐差而西所谓天即恒星所谓岁即 …… (第 30b 页)

卯三刻五十五分入酉四刻五十五分昼漏五十刻一
十分夜漏四十九刻四十分昼夜差六十分刻之四十
仁寿四年 刘焯
上皇极术有日行迟疾推二十四气皆
有盈缩定日春秋分定日去冬至各八十八日有奇去
夏至各九十三日有奇二分定 (第 74b 页)
    有三是为岁差此定八十八九年而差一度

  刘焯
皇极历度法四万六千六百四十四(气日/法同)周数
 千七百三万七千七十六周分万二千一十六岁数
 千七百 (第 8a 页)
  嘉礼六十
   观象授时
唐书志日躔盈缩略例曰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
觉日行有入气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至 刘焯
立盈缩躔
衰术与四象升降麟德术因之更名躔差凡阴阳往来 (第 1a 页)
皆驯积而变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
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
中而后益急急极而寒若舒极而燠若及中而雨𤾉之
气交自然之数也焯术于春分前一日最急后一日最
舒秋分前一日最舒后一日最急舒急同于二至而中
间一日平行其说非是当以二十四气晷景考日躔盈
缩而密于加时
元史志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觉日行有日入气

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赵道严复准晷景长短定日行进
退更造盈缩以求亏食至 刘焯
立躔度与四象升降虽
损益不同后代祖述用之夫阴阳往来驯积而变冬至
日行一度强出赤道二十四度弱自此日轨渐 …… (第 2a 页)
 一周天自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始觉日行有
 入气之差而立为损益之率又有赵道严者复准晷
 景长短定日行进退更造盈缩以求亏食至 隋刘焯
 
立躔度与四序升降为法加详厥后皆相祖述以为
 步日躔之准盖太阳行天三百六十五日惟只两日
 能合平行(一 …… (第 3b 页)
 折半为弦无此理亦无此法恒气亦犹是也古术家

 唯 隋刘焯
皇极法始用定气其法未颁行大衍以后
 诸家皆有推定气之法然一行之言曰凡推日月度
 及轨漏交蚀依定气注数 …… (第 24b 页)
 均而度反不均矣且又以定冬至起算则非本天行
 度数之分限
 (梅氏又曰案古律每日行一度原无盈缩言盈缩者/自北齐张子信始也厥后 隋刘焯
唐李淳风僧一行)
 (言之綦详阅宋至元为法益密然不以之注数者为/闰月也大衍议曰以恒气注数定气算日月食 (第 35b 页)
   汉以无中气之月置闰然所用者平气平朔
    未知有定气定朔厥后刘洪张子信何承天
    祖冲之 刘焯
诸人言定气定朔详矣唐以来
    术家惟用定朔而不用定气注书则置闰之
    法犹未密也必得定气定朔 …… (第 7b 页)
  有七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三百有五
    万九千四百四十奇强于正光弱于姜岌甲
    子元
  刘焯
皇极术朔实三万六千六百七十七朔日法千 …… (第 12b 页)
何患于频小也春秋日蚀不
书朔者八公羊曰二日也谷梁曰晦也左氏曰官失之
也刘孝孙推俱得朔日以丘明为是乃与 刘焯
皆议定
朔为有司所抑不得行傅仁均始为定朔而曰晦不东
见朔不西脁 (第 23a 页)
皆近古大
儒岂不知轨道所交朔望同术哉以日蚀非常故阙而
不论黄初已来治律者始课日蚀疏密及张子信而益
刘焯
张胄元之徒自负其术谓日月皆可以密率求
是专于律纪者也以戊寅麟德术推春秋日蚀大最皆
入蚀限于数应蚀而春 (第 20a 页)
 可得而益之乎十有二律以应十有二月之气以十
 二律可益而为六十律六十律可益而为三百六十
 律然则十二月之于一岁亦可得而益之乎 刘焯

 京房为妄田琦以何妥为当可谓知礼矣先王因天
 地阴阳之气辨十有二辰即十有二辰生十有二律
 其长短 (第 18b 页)
 循今奉敕删理乃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

 补焉
唐书列传曰孔颖达八岁就学诵记日千馀言闇记三
 礼义宗 刘焯
名重海内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颖达
 与颜师古王恭等受诏撰五经义疏凡百馀篇名曰
 正义王恭讲三礼别为义證 (第 69b 页)
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
(立差以追其变约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又反不及至 隋刘焯
取二家中数七十五)
(年为近之然亦未为/精密也因附著于此)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
有六日以闰月定 (第 3b 页)
   论仲吕不能反生黄钟
天地之运昼夜寒暑终则有始独于律吕之数往而不
反仲吕再生不及黄钟之九寸此由黄钟三分损一下

生林钟即已失之六寸当为夷则而林钟以进而干其
位安能使仲吕反生复于其所京房创为六十律之说
仲吕再生别名执始转生四十八律终于南吕殊为穿
凿何承天 刘焯
讥房之失增林钟已下十一律之分使
仲吕反生还得黄钟之实又涉牵强总之拘于三分损
益其本已失岂能齐其末今法 (第 26b 页)
  甚哉诸儒之论律吕何其纷纷耶谓阴阳相生自黄钟
始而左旋八八为伍管以九寸为法者班固之说也下
生倍实上生四实皆三其法而管又不专以九寸为法
者司马迁之说也持隔九相生之说以中吕上生黄钟
不满九寸谓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十
二律之外更增六八为六十律者京房之说也夲吕览
淮南王安蔡邕之说建蕤宾重上生之议至于大吕夹
钟仲吕之律所生分等又皆倍焉者郑康成之说也隔

七为上生隔八为下生至于仲吕则孤而不偶蕤宾则
踰次无准者刘向之说也演京房南事之馀而伸之为
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各以次从者宋钱乐之之说也
斥京房之说而以新旧法分度参录之者何承天沈约
之说也校定黄钟每律减三分而以七寸为法者 隋刘
之论也析毫釐之彊弱为算者梁武帝之法也由此
观之诸儒之论角立蜂起要之最为精密者班固之志
而已今夫阴阳之 (第 3a 页)
音然则五星五行五常亦可得而
益之乎十二律所以应十二月中气者也如可益而为
六十然则十二月亦可得而益之乎 刘焯
以京房为妄
田琦以何妥为当可谓知理矣

  律吕齐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先王作乐以形 (第 3b 页)
蔟南吕姑洗应钟之
变甚者托名执始不自信其为黄钟从使人得以窥算
术之涯涘而黄钟流行诸律本无间断也何承天 刘焯

之徒盖尝深讥京氏之失而矫正之欲增林钟太蔟以
下诸律之分使至仲吕复生黄钟循环无端止于十二
以合天之大数 (第 36a 页)
 氏光价于河閒贯长卿传之于前郑康成笺之于后
 晋宋二萧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閒兹风不坠
 其近代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
 焯
刘炫等然焯炫并聪明特达文而又儒于其所作
 疏内特为殊绝今据以为本削烦增简庶以对扬圣
 范云
韩氏愈曰 (第 7a 页)
   素衣(互见曹麻衣/)
诗缉云素丝也以素为衣者谓中衣也○郑深衣目录
云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素纯曰长衣有表则谓

之中衣大夫以上祭服之中衣用素士祭以朝服中衣
以布○玉藻云深衣袂可以回肘长中继掩尺郑注云
其为长衣中衣继袂掩一尺若今袖矣又云以帛里布
非礼也注中外宜相称也冕服丝衣也中衣用素皮弁
服朝服玄端麻衣也中衣用布○诗正义云崔灵恩等
以天子诸侯朝祭之服先著明衣又加中衣又加裘裘
外又有裼衣裼之上乃加朝祭之服其 二刘
等则以玉
藻云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又云以帛里布非礼也 (第 8b 页)